[会员中心]  [发布文章][发布软件]  [中文繁體] 
 文章·资料  电脑软件  手机软件  网站源码
   本 站 搜 索
[选项]
   推 荐 文 章       More...
《颜氏家训》前言 《颜氏家训》前言
  前言   颜氏家训──..
《百战奇法》序言 目录 《百战奇法》序言 目录
  序言   《百战奇法》..
《孝经》评价 《孝经》评价
  评价   《孝经》堪称..
《孝经》导读 《孝经》导读
  导读   《孝经》是一..
《弟子规》详解 《弟子规》详解
  《弟子规》原名《训蒙文》..
《孙子兵法》前言 《孙子兵法》前言
  前言   《孙子兵法》..
《论语》及其养生学思想 《论语》及其养生学思想
  《论语》是孔子弟子所记录..
《论语》简介 《论语》简介
  《论语》是孔子和其弟子的..
   阅 读 排 行
《竹书纪年》夏纪 《竹书纪年》夏纪
夏纪 [一]《汲冢书》:禹都阳..
《采女经》目录 《采女经》目录
  目录   一、不死之道 ..
《便宜十六策》前言 《便宜十六策》前言
  前言   我国是历史悠久..
《孝经》士章第五 《孝经》士章第五
  士章第五   资于事父以..
《训蒙骈句》卷下 八庚 《训蒙骈句》卷下 八庚
  卷下   八庚   霞..
《房内记》玉门大第廿八 《房内记》玉门大第廿八
  玉门大第廿八   《玉房..
《房内记》八益第十六 《房内记》八益第十六
  八益第十六   《玉房秘..
《素问》大奇论篇第四十八 《素问》大奇论篇第四十八
  大奇论篇第四十八   肝..
文 章 信 息
《竹书纪年》夏纪
评论()][留言][收藏
[文章分类:国学典籍 / 竹书纪年][阅读选项
  夏纪

  [一]《汲冢书》:禹都阳城。《续汉书·郡国志》二注

  臣瓒曰:……《汲郡古文》亦云居之,不居阳翟也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注

  《汲冢古文》并云:‘禹都阳城。’《礼记·缁衣》正义

  案:《汉书·地理志》注:‘臣 瓒曰:《世本》禹都阳城,《汲郡古文》亦云居之,不 居阳翟也。’《礼记》正义所引,本作‘咸阳’,阮元 校勘记引齐召南说‘“咸阳”当作“阳城”’,据改。 《存真》作‘禹都阳城’。《辑校》作‘居阳城’。《 订补》云:‘朱本正文作“禹都阳城”。误引《世本》 文,王氏改之,是。’《辑校》、《订补》似仅据《汉书》注,《续汉书》注所引明作‘禹都阳城’。至臣瓒 所云‘《汲郡古文》亦云居之’,即承所引《世本》之 ‘禹都阳城’而来,是《纪年》、《世本》之文本同, 《礼记》正义谓‘《世本》及《汲冢古文》并云“禹都阳城”’,可证。《存真》本不误,《辑校》、《订 补》似以不误为误。《礼记·缁衣》正义所引,《存真 》、《辑校》、《订补》皆失收。又《订补》所引《路 史·后纪》卷一二注,见本书附录。

  [二]《纪年》曰:禹立四十五年。《 太平御览》卷八二皇王部

  [三](《纪年》):益干启位,启杀之。《 晋书·束皙传》

  《汲冢书》云:……益为启所诛。《 史通·疑古》

  (《竹书纪年》):后启杀益。《 史通·杂说上》

  案:《存真》、《辑校》作‘益干启位,启杀之’。《辑校》云:‘《史通》《疑古篇》、《杂说篇》两引“益为后启所诛”。’所引与《史通》原文不合。

  《韩非子·外储说右下》‘潘寿言禹情’注:‘言禹传位于益,终令启取之。’《战国策·燕策一》:‘禹授益,而以启人为吏。及老,而以启为不足任天下,传之益也。启与支党攻益,而夺之天下,是禹名传天下于益,其实令启自取之。’(《史记·燕召公世家》略同)《楚辞·天问》:‘启代益作后。’王夫之《楚辞通释》卷三云:‘《竹书纪年》载益代禹立,拘启禁之,启反起杀益以承禹祀。盖列国之史,异说如此。’《汉书·律历志》:‘张寿王言,化益为天子代禹。’皆与《纪年》略同,而传统之说则与此异。《孟子·万章上》:‘禹荐益于天,七年,禹崩。三年之丧毕,益避禹之子于箕山之阴。朝觐讼狱者,不之益而之启,曰:“吾君之子也。”讴歌者不讴歌益而讴歌启,曰:“吾君之子也。”’(《史记·夏本纪》略同)后世多宗此说,而以《纪年》等书为‘妄’。实际益、启之间争夺王位,乃原始社会转变为阶级社会之反映。

  [四]《竹书》曰:夏后开舞九招也。《山海经·大荒西经》注

  案:《存真》、《辑校》作‘九年,舞九韶’。所据为《路史·后纪》卷一三注,见本书附录。‘夏后开’即夏后启,汉景帝名启,避‘启’字讳,汉人因改‘启’为‘开’。吴大澄《韶字说》云:‘古文召、绍、韶、招、□、昭为一 字。’(《字说》,据《说文解字诂林》补遗卷三上) 是‘九招’即‘九韶’。《帝王世纪》:‘启升后十年,舞九韶。’(《太平御览》卷八二引)《山海经·大 荒西经》:‘开上三嫔于天,得九辩与九歌以下。’又 《海外西经》:‘夏后启于此舞九代。’《楚辞·离骚 》:‘启九辩与九歌兮,(夏)[下]康娱以自纵。’又《天问》:‘启棘宾(商)[帝],九辩九歌。’‘九招’、‘九 韶’、‘九歌’、‘九辩’,当为一事。

  [五]启征西河。《纪年》云。《北堂书钞》卷一三帝王部

  案:《存真》、《辑校》作‘二十五年,征西河’。所据为《路史·后纪》卷一三注,见本书附录。

  《帝王世纪》︰‘(启)三十五年,征河西。’(《御览》卷八二引,‘河西’当即‘西河’。)启征西河必有史实。今本《纪年》:‘(帝启)十五年,武观以西河叛,彭伯寿帅师征西河,武观来归。’其说当出于《逸周书·尝麦》:‘其在启之五子,忘伯禹之命,假国无正,用胥兴作乱,遂凶厥国,皇天哀禹,赐以彭寿,思正夏略。’朱右曾《逸周书集训校释》云:‘五子,五观也,亦曰武观,启子。’《吕氏春秋·音初》:‘殷整甲徙宅西河。’古本《纪年》:‘河亶甲整即位,自嚣迁于相。’(见后)是西河即相,今之河南安阳,与观地(观在卫)相近。所谓‘启征西河’,疑即指启诛五观。

  [六]《竹书》云:即位三十九年亡,年七十八。《真诰》卷一五注

  案:《存真》作‘二十九年【陟】,年九十八’,所据为《路史·后纪》卷一三注。《辑校》从《真诰》注。《真诰》云:‘夏启为东明公,领斗君师。’注:‘禹之子也,姓姒。’下即引《竹书》云云。 《存真》、《辑校》所引《路史·后纪》卷一三注,见本书附录。

  《辑校》云:‘《太平御览》八十二引《帝王世纪》:“启升后十年,舞九韶。三十五年征河西。”而《通鉴外纪》:“皇甫谧曰:启在位十年。”则《世纪》不得有三十五年之文,疑本《纪年》而误题《世纪》也。此与《真诰》所引“启三十九年亡”符同。《路史》注既引《纪年》“启在位二十九年”,故“征西河”亦云“在二十五年”矣,未知孰是?’

  [七]薛瓒《汉书集注》云:(《汲郡古文》)又云:太康居斟寻。《水经·巨洋水注》

  臣瓒曰:……《汲郡古文》云:太康居峕寻。《 汉书·地理志》注

  臣瓒云:……《汲冢古文》云:太康居斟寻。《 史记·夏本纪》正义

  《汲冢古文》云:太康居斟寻。《 史记·周本纪》正义

  案:《巨洋水注》等书引《汲郡古文》云:‘太康居斟寻,羿亦居之,桀又居之。’乃隐括之辞,非原文。

  《水经注》称薛瓒《汉书集注》,裴骃《史记集解序》、颜师古《汉书叙例》作‘臣瓒’,以为‘莫知姓氏’,裴氏又称其书名《汉书音义》,皆与郦氏异。《穆天子传》叙录有校书郎傅瓒者曾参与校理之役,《史记索隐》以为即臣瓒,又引刘孝标说以为于瓒。《叙例》谓臣瓒‘举驳前说,喜引《竹书》’。《索隐》以为傅瓒,疑是。臣瓒所引《竹书》,称《汲郡古文》或《汲冢古文》。

  [八]薛瓒《汉书集注》:……(《汲郡古文》)又云……羿亦居之。《水经·巨洋水注》

  臣瓒曰:……《汲郡古文》云:……羿亦居之。 《汉书·地理志》注

  臣瓒云:……《汲冢古文》云:……羿亦居之。 《史记·夏本纪》正义

  《汲冢古文》云:……羿亦居之。《史记·周本纪》正义

  案:《巨洋水注》等书引《汲冢古文》云:‘太康居斟寻,羿亦居之,桀又居之。’《存真》、《辑校》据此作‘【羿居斟寻】’。

  [九]《纪年》曰:帝相即位,处商丘。《太平御览》卷八二皇王部

  案:《辑校》‘帝相’作‘后相’(《存真》同),‘处’作‘居’,影宋刻及鲍刻《御览》皆与所引异。

  《左传·僖公三十一年》:‘冬,狄围卫,卫迁于帝丘。卜曰三百年。卫成公梦康叔曰:“相夺予享。”公命祀相,宁武子不可,曰:“鬼神非其族类,不歆其祀。杞、鄫何事?相之不享于此,久矣!非卫之罪也。”’是帝相曾处帝丘。王应麟《通鉴地理通释》卷四因谓‘今按“商丘”当作“帝丘”’。《存真》云:‘“商”当为“帝”。帝丘,秦汉之濮阳,……《左传》“卫迁帝丘,卫成公命祀相”,是也。’(雷学淇《考订竹书纪年》卷二说同)疑是。

  [一0]《纪年》曰:(帝相)元年,征淮夷。《太平御览》卷八二皇王部

  案:《存真》、《辑校》作‘元年,征淮夷、畎夷’。据《路史》增‘畎夷’二字。《辑校》又引《后汉书·西羌传》:‘后相即位,元年,乃征畎夷。’《存真》未收。《订补》云:‘按《西羌传》云:“后 相即位,乃征畎夷”,注不云出《纪年》,王氏盖以《西羌传》三代事多本《纪年》而推定之,惟欠释明,偶失。’《存真》、《辑校》所引《路史·后纪》卷一三注,见本书附录。

  甲骨文所记方国有‘隹尸’(《殷虚书契后编》下三六·六),郭沫若同志云:‘卜辞有隹尸,殆即淮夷。’(《殷契粹编》考释页五)有关‘淮夷’史事,屡见西周金文及先秦典籍。


【本文分页】[1][2][3]
文章标签:竹书纪年  
文章作者:未知  文章来源:网络  更新日期:2022-05-27
[文章浏览:][打印文章][发送文章
上下篇章
·《竹书纪年》序例2022-05-27
·《竹书纪年》殷纪2022-05-27
·《竹书纪年》周纪2022-05-27
·《竹书纪年》[附 ]五帝纪2022-05-27
相关文章
·《竹书纪年》前言2022-05-27
·《竹书纪年》序例2022-05-27
·《竹书纪年》殷纪2022-05-27
·《竹书纪年》周纪2022-05-27
·《竹书纪年》[附 ]五帝纪2022-05-27
·《竹书纪年》晋纪2022-05-27
·《竹书纪年》魏纪2022-05-27
·《竹书纪年》[附一]无年世可系者2022-05-27
·《竹书纪年》[附二]《存真》、《辑校》、《订补》等所引《纪年》存疑2022-05-27
·《竹书纪年》[附三]《路史》所引《纪年》辑证2022-05-27
阅读说明
·本站大部分文章转载于网络,如有侵权请留言告知,本站即做删除处理。
·本站法律法规类文章转载自[中国政府网(www.org.cn)],相关法律法规如有修订,请浏览[中国政府网]网站。
·本站转载的文章,不为其有效性,实效性,安全性,可用性等做保证。
·如果有什么问题,或者意见建议,请联系[网站管理员]
  原“浪人文章”和“浪人下载”网站已合并为“老若尔文章软件站”,域名:https://lre.cn
  本站使用【啊估文章软件站】网站系统    网站管理员留言簿〗〖捐助     闽ICP备08009617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