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会员中心]  [发布文章][发布软件]  [中文繁體] 
 文章·资料  电脑软件  手机软件  网站源码
   本 站 搜 索
[选项]
   推 荐 文 章       More...
《颜氏家训》前言 《颜氏家训》前言
  前言   颜氏家训──..
《百战奇法》序言 目录 《百战奇法》序言 目录
  序言   《百战奇法》..
《孝经》评价 《孝经》评价
  评价   《孝经》堪称..
《孝经》导读 《孝经》导读
  导读   《孝经》是一..
《弟子规》详解 《弟子规》详解
  《弟子规》原名《训蒙文》..
《孙子兵法》前言 《孙子兵法》前言
  前言   《孙子兵法》..
《论语》及其养生学思想 《论语》及其养生学思想
  《论语》是孔子弟子所记录..
《论语》简介 《论语》简介
  《论语》是孔子和其弟子的..
   阅 读 排 行
《竹书纪年》夏纪 《竹书纪年》夏纪
夏纪 [一]《汲冢书》:禹都阳..
《采女经》目录 《采女经》目录
  目录   一、不死之道 ..
《便宜十六策》前言 《便宜十六策》前言
  前言   我国是历史悠久..
《孝经》士章第五 《孝经》士章第五
  士章第五   资于事父以..
《训蒙骈句》卷下 八庚 《训蒙骈句》卷下 八庚
  卷下   八庚   霞..
《房内记》玉门大第廿八 《房内记》玉门大第廿八
  玉门大第廿八   《玉房..
《房内记》八益第十六 《房内记》八益第十六
  八益第十六   《玉房秘..
《素问》大奇论篇第四十八 《素问》大奇论篇第四十八
  大奇论篇第四十八   肝..
文 章 信 息
《孝经》导读
评论()][留言][收藏
[文章分类:国学典籍 / 孝经][阅读选项
  导读

  《孝经》是一部重要的儒家经典,在中国社会流传极广,影响至巨。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,由于统治者的曲解和利用,《孝经》中许多有价值的的内涵被冲淡或掩盖了,因此有必要对其加以重新认识。

  《孝经》共分十八章,是儒家十二经中篇幅最短的一部。

  关于《孝经》的作者,历来说法不一。《汉书·艺文志》中讲:“《孝经》者,孔子为曾子陈孝道也”,认为《孝经》的作者是孔子。后世信奉此说者,代不乏人。但司马迁在《史记》中认为《孝经》的作者是曾子,他说:“孔子以为(曾参)能通孝道,故授之业。作《孝经》,死于鲁。”这种说法要比《汉书·艺文志》早数百年。宋代以后,疑经之风盛行,于是又有很多新的说法,如司马光的孔门弟子说、胡寅的曾门弟子说,其他还有孟子说、子思说、汉儒说,甚至有魏晋儒者作《孝经》之说。隋唐以前,人们遵信孔子说和曾子说,其后遂无统一认识,各取所信。今日,除研究者外,人们无需为此多费精力,知其为先秦儒者所作就足够了。

  《孝经》的成书时间不晚于战国,是先秦古籍。孔子门人子夏的弟子魏文侯曾作过《孝经传》;此外《吕氏春秋》中的《孝行》、《察微》二篇均引用过《孝经》里的句子。因此,《四库全书总目》说:“蔡邕《明堂》引魏文侯《孝经传》,《吕览·察微篇》亦引《孝经·诸侯章》,则其来古矣。”

  儒家经典如五经之《易》、《尚书》、《春秋》等,在先秦均不称“经”,只有《孝经》在书名内有“经”字。因此,《孝经》是儒典中称“经”最早的一部。

  《孝经》以孔子与其门人曾参谈话的形式,对孝的含义、作用等问题加以阐述。依其内容,十八章大致可分为四部分。自《开宗明义章》至《庶人章》为第一部分,共6章,对孝加以概括性论述,并分别对不同地位的人的孝的不同表现形式进行阐述。这是全篇的宗旨所在,内容重要;自《三才章》至《五刑章》为第二部分,共5章,主要讲述孝与治国的关系,强调孝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。其中的《纪孝行章》则专论孝子应做之事,是对一般意义上的孝的解说;自《广至德章》至《广扬名章》为第三部分,共3章,是对《开宗明义章》中提到的“至德”、“要道”、“扬名”的引申和发挥。因此,这一部分可视为《开宗明义章》的继续;自《谏争章》至《丧亲章》为第四部分,共4章。这部分各章之间内在联系不紧密,而是分别以不同题目,对前三部分内容进行发挥和补充。其中,《丧亲章》可视为全篇的总结。

  《孝经》篇幅虽短,文字不满二千,但内容很丰富,也根深刻。后世言孝之书,其旨很少有能超出《孝经》的。因此有必要对《孝经》的主要内容做进一步的介绍。

  《孝经》通篇谈孝,那么,《孝经》之孝是什么呢?“夫孝,天之经也,地之义也,民之行也”(《三才章》),“夫孝,德之本也,教之所由生也”(《开宗明义章》)。孝是自然规律的体现,是人类行为的准则,是国家政治的根本。这是《孝经》的基本观点,也是全篇的基石。对于生活在家庭中的人来说,孝主要体现在事亲上,即对父母的奉养上。那么怎样奉养才算孝呢?“居则致其敬,养则致其乐,病则致其忧,丧则致
其哀,祭则致其严。五者备矣,然后能事其亲”(《纪孝行章》)。“生事爱敬,死事哀戚”(《丧亲章》)。也就是要以爱敬之心奉养健在的父母,要以哀戚诚敬之心祭奉亡故的父母。子有爱敬之心,则父母乐;子有哀戚诚敬之心,则在天之灵安。这就是孝。

  除了直接奉养父母以表爱敬之心外,作为个人,事亲者应具有怎样的修养和品行呢?首先,要保护好自己的身体,这是父母所给,不能损伤,即所谓“身体发肤,受之父母,不敢毁伤,孝之始也”(《开宗明义章》)。其次,要立身行道,树立自己的良好形象,用扬名天下后世、光耀父母来体现自己的孝,这也是孝的最佳表现形式,是“孝之终也”。再次,对待父母以外的人,也要尊重,不能得罪。即“爱亲者不敢恶于人,敬亲者不敢慢于人”(《天子章》)。第四,不论环境怎样,都要不骄、不乱、不争,即所谓“居上不骄,为下不乱,在丑(同类)不争”(《纪孝行章》)。只有这样,才可以避免祸患。具备了上述四条,能够使自己不受伤害,使奉养父母成为可能;同时,还可以为父母增光,从精神上对父母进行安慰并使之快乐。实际上,《孝经》是在告诫人们要珍惜自己的生命,协调好自己与周围环境的关系。这是对当时社会动荡、战乱频仍的现实的一种曲折的反映和批判。有孝就有不孝。《孝经》倡导孝,在一定意义上讲是针对不孝而言的。

  《孝经》所说的不孝主要包括如下几方面:只重视物质供养,而不重视对亲人精神上的安慰,犯上作乱,骄横妄为,最后导致自身罹祸,即“居上而骄则亡,为下而乱则刑,在丑而争则兵。三者不除,虽日用三牲之养,犹为不孝也”(《纪孝行章》)。此外,还包括对父母的一味顺从。面对父母的错误主张或行为,如果不去劝阻或制止,必会使父母陷于不义之地,这也是不孝,如文中所说:“故当不义,则子不可以不争于父,臣不可不争于君。故当不义则争之,从父之令又焉得为孝乎?”(《谏争章》)在这里,《孝经》用辨证的观点,对孝的内涵做了更全面的阐发,使人对孝的理解更加深刻。这是后世愚儒所不敢言的。

  人不仅生活在家庭之中,而且生活在社会当中,在社会中扮演着各自的角色。那么人在社会中如何体现自己的孝呢?《孝经》对不同地位的人分别进行了论述。首先,天子之孝是不仅要对自己的亲人恪尽孝道,还要推而广之,以此教育人民,规范天下。正如《天子章》所说:“爱敬尽于事亲,而德教加于百姓,刑于四海,此天子之孝也”;诸侯之孝则不同于天子,他应做到“在上不骄”,“制节谨度”,这样,“富贵不离其身,然后能保社稷和其民人”(《诸侯章》)。保住社稷和人民才是诸侯之孝;作为辅佐国君的卿大夫,他的孝完全体现在言和行上,言行俱遵行正道,“非先王之法言不敢言,非先王之德行不敢行”,这样才可以保住宗庙(见《卿大夫章》);士是统治集团中的“基层群众”,他的孝可以用忠、顺二字概括,即《士章》所说的“忠顺不失,以事其上”;庶人之孝则与上述诸人都不相同,他要做到“用天之道,分地之利,谨身节用以养父母(《庶人章》)。也就是说,按照春生冬藏的规律进行劳作,是庶人之孝。

  很显然,这些内容所表达的是扩大到社会生活中的孝,是孝对社会生活的规范。换言之,一切社会生活都可用孝来解释和衡量。用孝来规范社会、规范政治生活、协调上下关系,一句话,以孝治国,是《孝经》所极力倡导的。

  通观《孝经》,谈治国之处甚多。最值得重视的是屡屡谈到天子要以孝治国,除《天子章》外,篇中多举先王、明王、圣人之例来加以说明。例如:“先王有至德要道,以顺天下,民用和睦,上下无怨”(《开宗明义章》)。所谓“至德要道”就是孝。“昔者,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……故生则亲安之,祭则鬼享之,是以天下和平,灾害不生,祸乱不作”(《孝治章》)。以孝治国的作用之大,于此可见。“圣人因严以教敬,因亲以教爱。圣人之教不肃而成其政,不严而治,其所因者,本也”(《圣治章》)。这里的“本”,也还是孝。孝既然对治国有如此重要的作用,天子自当推而广之,“以德教加于百姓,刑于四海”,以身作则,遵行孝道,这是天经地义的,因而可以“通于神明,光于四海”(《感应章》)。强调天子以孝治国,是对“教之所由生也”观点的具体阐述。后世对《孝经》中以孝治国和天子要遵行孝道的观点往往不予强调,实际上是忽略了《孝经》的精髓和价值。

  《孝经》在秦始皇焚书时,与其他儒典同遭厄运。汉初,河间人颜芝及其子颜贞献所藏《孝经》十八章,世称颜芝本。该本用当时通行的文字书写,称今文本。此外,《孝经》还有古文的孔壁本,是鲁恭王得自于孔子旧宅壁中之本。所以《孝经》有今文、古文之分,古文《孝经》二十二章,内容略多于今文本。唐宋以后最为流行的是唐玄宗于开元年间依今文《孝经》撰注的御注本。

  本书采用的是十八章的今文《孝经》,底本依通行的御注本。

文章作者:孔子  更新日期:2010-12-30
[文章浏览:][打印文章][发送文章
上下篇章
·《孝经》开宗明义章第一2010-12-30
·《孝经》天子章第二2010-12-30
·《孝经》诸侯章第三2010-12-30
相关文章
·《孝经》开宗明义章第一2010-12-30
·《孝经》天子章第二2010-12-30
·《孝经》诸侯章第三2010-12-30
·《孝经》卿大夫章第四2010-12-30
·《孝经》士章第五2010-12-30
·《孝经》庶人章第六2010-12-30
·《孝经》三才章第七2010-12-30
·《孝经》孝治章第八2010-12-30
·《孝经》圣治章第九2010-12-30
·《孝经》纪孝行章第十2010-12-30
阅读说明
·本站大部分文章转载于网络,如有侵权请留言告知,本站即做删除处理。
·本站法律法规类文章转载自[中国政府网(www.org.cn)],相关法律法规如有修订,请浏览[中国政府网]网站。
·本站转载的文章,不为其有效性,实效性,安全性,可用性等做保证。
·如果有什么问题,或者意见建议,请联系[网站管理员]
  原“浪人文章”和“浪人下载”网站已合并为“老若尔文章软件站”,域名:https://lre.cn
  本站使用【啊估文章软件站】网站系统    网站管理员留言簿〗〖捐助     闽ICP备08009617号